欢迎光临高考吧![广告位合作]
当前位置:高考吧 > 学历提升 > > 学历迷思:“第一学历”的历史烙印与当代困境

学历迷思:“第一学历”的历史烙印与当代困境

高考吧 高考吧
2025-08-09 12:45:28


在当今就业市场中,“第一学历”如同一道隐形的分水岭,牵动着无数求职者的神经。这一概念背后的历史脉络、政策定义与社会现实,构成了复杂而值得深思的议题。

一、历史溯源: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

“第一学历”的诞生与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。在计划经济时代,教育体系被划分为两大管理系统:

  • 第一教育局:主管普通初中、普通高中、普通高校(含中专),其颁发的全日制学历称为“第一学历”
  • 第二教育局:负责成人教育、自考等继续教育形式,对应学历称为“第二学历”

这种划分最初是为了区分“干部身份”与“工农身份”——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者自动获得干部编制,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。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化,干部身份制度逐渐淡化,但“第一学历”概念却延续至今,演变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隐形标尺。

二、政策澄清:教育部为何否认这一概念?

2021年,教育部针对网友提问“专升本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?”作出明确答复:

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‘第一学历’这个概念。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‘学历’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。”

这并非首次表态。早在2014年,教育部对类似咨询就曾强调:若一定要强调“第一学历”,小学、中学也属于学历范畴。官方态度清晰表明:所谓“第一学历”既非法定概念,也不应成为人才评价的核心依据。

三、第一学历 vs 最高学历:关键差异解析

以下是两个概念的对比:

对比维度第一学历最高学历
定义首次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最终获得的最高层次学历
性质全日制教育全日制或非全日制
获取方式高考/统招进入高校后续深造(考研/在职进修等)
社会认可侧重点部分用人单位重视官方认定的最高教育水平

例如:

  • 小王通过高考考入专科院校,后续自考本科并取得硕士学位
    第一学历:专科
    最高学历:硕士

四、现实困境:为何歧视难以消除?

学历迷思:“第一学历”的历史烙印与当代困境

尽管法律明文禁止就业歧视(《就业促进法》规定招聘严禁学历歧视条款),但现实中仍存在三重矛盾:

  1. 企业筛选逻辑
    当简历供过于求时,部分用人单位以“高考含金量高于考研”为由,将第一学历作为快速筛选工具。调查显示:83.4%的二本院校毕业生认为第一学历被过度放大

  2. 教育同质化恶果
    高校专业设置趋同导致人才差异化不足,“学历查三代”成为用人单位规避风险的无奈选择。

  3. 维权困境
    中国人民大学马亮教授指出:第一学历歧视已成“普遍违法”现象,但求职者常因举证难而放弃维权。

五、突破路径: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

要破解这一困局,需多方协同发力:

  • 政策层面
    落实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,推动国企/事业单位带头扭转“唯名校”“唯学历”导向。劳动部门可对存在学历歧视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并公示案例。

  • 企业层面
    借鉴苹果等企业“能力重于学历”的用人理念,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。例如某科技公司对编程岗位设置技能测试替代学历筛查,录用的非全日制学历者中35%成为技术骨干。

  • 个人层面
    当第一学历不具优势时,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竞争力:

    • 考取行业权威认证证书
    • 积累项目成果形成作品集
    • 参与高含金量竞赛
      用可视化的能力证明打破学历偏见

人生是场马拉松,起点从不能决定终点。数学家华罗庚初中学历起步,却以《堆垒素数论》跻身世界数学殿堂;莫言仅小学毕业,终凭诺奖证明文学价值。当社会从“标签依赖”转向“能力本位”,当教育真正成为“向外的桥梁而非封闭的堡垒”,所谓第一学历的迷思终将消解于对个体价值的敬畏之中。

高考吧(https://www.gaokaob.com/)主要分享初中升学,高中升学,成人高考,学历提升,专升本,中职招生,出国留学等信息,希望您能喜欢!

本文来源:https://gaokaob.com/xueli/5240.html l

所在栏目:学历提升

蜀ICP备2024072721号
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